成都飞机工业集团 认领
物流/运输 成都 1000人以上 民营/私营公司
想起当时面试的时候,大家都是经过层层体格选拨的,面试时候每个人三分钟的自我介绍,而后针对个人简历提问,最后询问,为何选择当飞行员之类的话题
乘坐火车进入四川的那个晚上,舍友在他的博客上写了一篇《蜀中行》为我饯行。几天后,当我读到这篇文章时,已经开始了在成飞的职前培训。看着那些大学生活的绚丽痕迹,回忆起同窗共度的青春岁月,不禁有种恍惚的感觉,分不清自己到底身在职场还是校园。短短的半个来月时间,生活的背景就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让我一时间无所适从。 <br><br> 选择成飞,很大程度上是受所学专业影响,在北航生活的四年,让我对航空有了一种依赖般的感情,而歼十的横空出世,更是吸引我把目光投向成飞。选择成飞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成都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或许,这片土地更让我醉心的地方,在于望帝的悲啼,司马的琴声,李杜的诗歌,薛涛的信笺,还有那铺满城墙的芙蓉花。 <br><br> 半个月的培训,让我对成飞有了更多了解,也对职场有了更深的认识,不再把自己定位为学生了。培训结束时,我被分配到民机项目部实习。 <br><br> 来到民机项目部,郝部长就和我们几个新人进行了一次交流,虽然时间不长,却让我基本了解了部门的情况,同时也了解了其他几个新同事。部长的亲切,同事们的热情,渐渐消融了心中那种初来乍到的陌生感,之前对工作的恐惧也就慢慢淡了下来。 <br><br> 最初的那段时间,感觉开会很频繁,生产会、项目会、构型会,有点让人眼花缭乱。会议上出现的各种陌生的术语,掺杂着听不大懂的四川方言,简直让我应接不暇。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开会是一件挺折磨人的事,有点像是在参加外语听力考试。后来,由于部里安排了几次培训,再加上平时领导和同事们的教导帮助,自己的知识储备渐渐地增加,开始对会议的内容有了深入的认识。经过参与一些项目管理上的工作,逐渐明白各种会议所谈论的重点,开始能融入会议之中。参加的最多的会议是arj的生产会,在这些会议中,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收获不在于知道零件生产、装配的进度和出现的问题,而在于这个会议让我理解了很多术语的意义,理解了飞机零部件生产、装配的流程,也理解了我们部门在实施项目管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br><br> 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层次的人眼中,可以发现不同的特点。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在经历过“看热闹”的阶段之后,现在对很多东西都有了新的认识。进入民机项目部之后,部里安排了不少培训,包括联络工程、项目管理、质量体系、工艺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培训的时候,确实没有多少感觉,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渐渐体会到了这些知识的作用,回过头再来整理这些培训内容的时候,蓦然发现自己在不经意间收获了不少。 <br><br> 在项目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协调。“协调”二字说起来简单,但是含义却很丰富。工作的这半年时间中,经历了不少项目管理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需要去协调设计部门,有些则需要协调厂内的一些部门。工作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需要有专门的部门来做协调工作,一直想当然地认为飞机制造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应该都是技术方面的。现在才觉得,管理层面的问题有时比技术层面的问题更为复杂。刚开始做一些协调工作的时候,我甚至觉得没有必要,比如提醒某些部门要抓紧时间赶进度,催促设计部门答复拖延太久的询问单。我觉得这些工作本来是大家份内的事情,每个部门、每个人都应认真地按时完成。不过事实告诉我,任何时候都会发生意外,每个人都有打盹的时候,那么这时大家的认真度和紧迫感就会大打折扣,督促协调工作就显得必不可少。如果做项目管理的人不去催促协调,那么项目的进度必然要受到影响,到时候再怎么追究责任也挽不回时间的损失。 <br><br> 第一次出差,很幸运地赶上了arj的首飞。那天的场面,非常振奋人心。在飞机起飞的一刹那,大家的欢呼声至今都回想在耳畔。那一刻,确实为自己身为航空界的一员而感到骄傲。现场有不少人热泪盈眶,饱含深情地望着我们自己的飞机翱翔在蓝天。正是无数默默奉献的航空人,用心血和汗水铸就了中国首架自主研制的支线客机,用智慧和毅力托起了它的腾飞。 <br><br> 第二次出差,是在北京。那天开完会之后,走出中航工业集团总部的大楼,抬头一看,天空蔚蓝清澈,冬日的太阳正温暖地照着古老的北京城。我心里一阵激动。或许对别人来说,这一切都很寻常,寻常的冬天,寻常的太阳,寻常的北京,寻常的一天。但是对我来说,这一切都不寻常,因为这是见习期的最后一天。我回头看了一下总部的大楼,心里想:明天就要转正了!<br><br> 半年的见习期,虽然并没有经历过什么重大的事件,让自己在瞬间得到升华,但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细微的事情,像一级一级的火箭,强有力地托起了我的梦想,使我的职业生涯顺利扬帆启航……
正在加载验证码...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飞行员面试经验&面试问题
面试问题
想起当时面试的时候,大家都是经过层层体格选拨的,面试时候每个人三分钟的自我介绍,而后针对个人简历提问,最后询问,为何选择当飞行员之类的话题
面试过程
乘坐火车进入四川的那个晚上,舍友在他的博客上写了一篇《蜀中行》为我饯行。几天后,当我读到这篇文章时,已经开始了在成飞的职前培训。看着那些大学生活的绚丽痕迹,回忆起同窗共度的青春岁月,不禁有种恍惚的感觉,分不清自己到底身在职场还是校园。短短的半个来月时间,生活的背景就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让我一时间无所适从。 <br><br> 选择成飞,很大程度上是受所学专业影响,在北航生活的四年,让我对航空有了一种依赖般的感情,而歼十的横空出世,更是吸引我把目光投向成飞。选择成飞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成都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或许,这片土地更让我醉心的地方,在于望帝的悲啼,司马的琴声,李杜的诗歌,薛涛的信笺,还有那铺满城墙的芙蓉花。 <br><br> 半个月的培训,让我对成飞有了更多了解,也对职场有了更深的认识,不再把自己定位为学生了。培训结束时,我被分配到民机项目部实习。 <br><br> 来到民机项目部,郝部长就和我们几个新人进行了一次交流,虽然时间不长,却让我基本了解了部门的情况,同时也了解了其他几个新同事。部长的亲切,同事们的热情,渐渐消融了心中那种初来乍到的陌生感,之前对工作的恐惧也就慢慢淡了下来。 <br><br> 最初的那段时间,感觉开会很频繁,生产会、项目会、构型会,有点让人眼花缭乱。会议上出现的各种陌生的术语,掺杂着听不大懂的四川方言,简直让我应接不暇。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开会是一件挺折磨人的事,有点像是在参加外语听力考试。后来,由于部里安排了几次培训,再加上平时领导和同事们的教导帮助,自己的知识储备渐渐地增加,开始对会议的内容有了深入的认识。经过参与一些项目管理上的工作,逐渐明白各种会议所谈论的重点,开始能融入会议之中。参加的最多的会议是arj的生产会,在这些会议中,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收获不在于知道零件生产、装配的进度和出现的问题,而在于这个会议让我理解了很多术语的意义,理解了飞机零部件生产、装配的流程,也理解了我们部门在实施项目管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br><br> 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层次的人眼中,可以发现不同的特点。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在经历过“看热闹”的阶段之后,现在对很多东西都有了新的认识。进入民机项目部之后,部里安排了不少培训,包括联络工程、项目管理、质量体系、工艺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培训的时候,确实没有多少感觉,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渐渐体会到了这些知识的作用,回过头再来整理这些培训内容的时候,蓦然发现自己在不经意间收获了不少。 <br><br> 在项目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协调。“协调”二字说起来简单,但是含义却很丰富。工作的这半年时间中,经历了不少项目管理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需要去协调设计部门,有些则需要协调厂内的一些部门。工作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需要有专门的部门来做协调工作,一直想当然地认为飞机制造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应该都是技术方面的。现在才觉得,管理层面的问题有时比技术层面的问题更为复杂。刚开始做一些协调工作的时候,我甚至觉得没有必要,比如提醒某些部门要抓紧时间赶进度,催促设计部门答复拖延太久的询问单。我觉得这些工作本来是大家份内的事情,每个部门、每个人都应认真地按时完成。不过事实告诉我,任何时候都会发生意外,每个人都有打盹的时候,那么这时大家的认真度和紧迫感就会大打折扣,督促协调工作就显得必不可少。如果做项目管理的人不去催促协调,那么项目的进度必然要受到影响,到时候再怎么追究责任也挽不回时间的损失。 <br><br> 第一次出差,很幸运地赶上了arj的首飞。那天的场面,非常振奋人心。在飞机起飞的一刹那,大家的欢呼声至今都回想在耳畔。那一刻,确实为自己身为航空界的一员而感到骄傲。现场有不少人热泪盈眶,饱含深情地望着我们自己的飞机翱翔在蓝天。正是无数默默奉献的航空人,用心血和汗水铸就了中国首架自主研制的支线客机,用智慧和毅力托起了它的腾飞。 <br><br> 第二次出差,是在北京。那天开完会之后,走出中航工业集团总部的大楼,抬头一看,天空蔚蓝清澈,冬日的太阳正温暖地照着古老的北京城。我心里一阵激动。或许对别人来说,这一切都很寻常,寻常的冬天,寻常的太阳,寻常的北京,寻常的一天。但是对我来说,这一切都不寻常,因为这是见习期的最后一天。我回头看了一下总部的大楼,心里想:明天就要转正了!<br><br> 半年的见习期,虽然并没有经历过什么重大的事件,让自己在瞬间得到升华,但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细微的事情,像一级一级的火箭,强有力地托起了我的梦想,使我的职业生涯顺利扬帆启航……